
寒露
露氣寒冷 | 將凝結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露”在傳統意義上是天氣轉冷的象征,寒露則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此時,地面上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帶著絲絲寒意。
寒露時節我國北方地區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地區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寒露三候
白日幽晦 | 天寒夜長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此時是最后一批,古人稱后至者為“賓”。
二候雀入水為蛤: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想象飛物化為潛物,是古人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三候菊有黃華:“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時盛開。所謂“滿城盡帶黃金甲”,菊花之盛可窺一斑。
寒露習俗
夜寒秋思 | 落葉流風
觀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人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游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后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民俗,這一民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于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民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秋釣邊
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此時釣魚易上鉤、易收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釣邊”。賞花,釣魚,正是出游的好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秋收秋種
寒露時,秋收秋種進入高潮,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各地需要預防災害天氣,華北地區的冬小麥需抓緊播種,南方稻區也要注意防御“寒露風”。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人間如此多嬌,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趁秋意正濃,寒冬未至,攜一二好友,賞美景,吃花糕,也別有一番風味。
秋季干燥,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俗話說“一碗寒露湯,不用醫生幫”。寒露前后,在飲食上需要“減苦增甘”,一些清甜滋潤的湯品最適宜在此時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