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融雙驅 建設科技研發新平臺
堅持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七年來,恒神股份科技創新步履不停,從科研平臺、科研團隊、科研投入、自主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科研項目管理體系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創新體系,有效保障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能力。公司匯聚了國內外一大批老中青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專家,擁有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PAN基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通過人才大集聚,技術大集成,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取得了多種技術和市場應用突破。公司自主研發并產業化了濕噴干紡、干噴濕紡的碳纖維原絲生產技術,也是國內同時具備這兩種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的重點碳纖維企業之一。 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尋求與各大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部門合作,常態化開展產學研活動,推動專利成果取得高端化推廣。承擔了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碳纖維復合材料公共服務平臺”,是科技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單位;與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成立了“先進復合材料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與山東大學合作開展碳纖維強度轉化率提高項目研究;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開展航空用預浸料增韌項目研究。 內外兼修 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加強關鍵技術攻堅,在突破“卡脖子”問題上踔厲奮發,在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大顯身手,持之以恒以創新驅動推進高質量發展。公司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先后承擔省部級重點專項40余項。截止目前,公司擁有有效專利313件(其中,發明專利108件),申請PCT專利1件,注冊馬德里商標1件,注冊國內商標28件;擁有軟件著作權1件,作品版權1件,先后參與制定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3項。2023年新增授權專利46件(其中發明授權專利14件),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其中1項已正式公布。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3年公司“超高強高模碳纖維(HF55M)工程化關鍵制備技術”圓滿通過項目成果技術鑒定;民用航天火箭支承艙項目順利通過靜力試驗;50K大絲束碳纖維入選中國碳纖維流行趨勢報告2023-2024;“多墻結構RTM凈尺寸成型副翼”獲得中國復材展JEC優秀創新產品。2023年,公司被認定為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第八批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連續五年蟬聯鎮江市科技創新“夢溪獎”。 產業延伸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公司充分發揮全產業鏈研發優勢,與中國商飛、中航工業成飛、西飛、沈飛、哈飛等開展航空碳纖維復合材料和結構件技術攻關和驗證;在航天領域,與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開展航天碳纖維復合材料和結構驗證;在高鐵、地鐵、磁懸浮等軌道交通裝備領域,與中車集團青島四方、長春客車、浦鎮車輛開展基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主承力結構輕量化技術攻關與驗證。公司是國內第一家開展國際民用客機碳纖維及其預浸料材料體系適航認證的中國碳纖維企業,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開展通用航空碳纖維及其預浸料材料體系適航認證的企業。 謀篇布局,創新發展。公司立足江蘇,放眼全國,建設榆林生產基地。榆林年產2萬噸碳纖維項目以高性能、低成本為目標,打造綠色低碳智能化工廠,支持風電、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立自貢恒神子公司,立足無人機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和制造,以“做專、做精、做強”為目標,服務西南地區復材應用市場,形成“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同時,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利用好海外“市場和技術”兩個優勢,以科技創新擘畫“材料強國”發展藍圖。 使命在肩 融入集團勇創新輝煌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當前,面對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波譎云詭的市場形勢,恒神人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在陜煤集團、地方政府堅強領導和各方股東、合作伙伴大力支持下,恒神牢牢抓住陜煤集團“加快新材料產業戰略布局”有利時機,賡續艱苦創業精神,通過系統提升創新能力,緊緊圍繞“改革 創新 發展”主線,充分把握、研判行業發展形勢和機遇,加快產業布局、研發布局,保持行業頂端優勢。 初心如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恒神股份堅持以“產業報國、實業興邦”為己任,以“打造中國好材料”為使命,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秉承和傳承“愛國、爭先、實干、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全面推進變革發展,奮力創建一流碳纖維企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恒神股份將“碳”索不止,進一步推動制度機制創新,加快創新舉措落地,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