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十年,風華正茂
陜西煤業在陜煤集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踔厲奮發,頑強拼搏,圍繞集團公司“18765”戰略目標,以“八個聚焦”為統領,堅持“創新、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發展理念,不斷筑牢安全基石、持續釋放產業活力、全面加快數智轉型、穩步推進綠色和諧,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增強,行業影響力持續攀升。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資產規模從上市時的900億元增長至2047億元,利潤總額由35億元增長至317億元,成為陜西經濟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彰顯了“陜煤”擔當。
這十年,是孜孜以求爭當行業先鋒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煤炭年產量從2014年的1.15億噸躍升至2023年的1.64億噸,累計產量12.24億噸,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穩居行業第一位,市值一度攀升至2500億元,成為陜西省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累計向投資者現金分紅542億元,樹立了良好品牌形象。先后納入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MSCI)中國明晟指數,相繼獲得上市公司價值百強、最佳董事會、最具投資價值獎、最佳投資者關系、監事會積極進取50強等獎項,得到資本市場高度認可。
這十年,是筑牢防線推動安全發展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牢牢守住“安全紅線”,強化安全生產,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用責任和擔當守護員工生命安全。建成三級雙重預防信息管理系統,打造安全生產信息管理平臺,強化全員全過程風險管控,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和安全培訓體系,創建本質安全生產環境。紅柳林煤礦、黃陵二號煤礦等12對礦井達到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煤礦系統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周期實現歷史最好水平。
這十年,是攻堅克難突破技術瓶頸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持續建立健全創新機制體系,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校開展交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不斷破解行業技術難題。先后建成各類創新平臺30余個,480余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及行業表彰,取得授權專利3700余件,主持參與發布標準67項。所屬黃陵礦業公司“煤與油型氣共生礦區安全智能開采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十年來,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應用成果顯著,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十年,是數智賦能核心競爭力大躍升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持續發力推進“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大力推進對標管理,開展管理創新實踐研究,積極深度參與國家、行業智能化標準制定,正式發布《陜西煤業數據標準》,前瞻性開展數據治理,探索數字化轉型。構建“產供銷+金融”于一體的“三網一平臺” 實時管控體系,為各級管理者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線上服務,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率先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建成行業首個全礦井智能化示范標桿。公司現已全部建成智能礦井,智能化產能達到100%。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全國首套中厚煤層 450米超長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等成功應用,所屬黃陵礦業、神南礦業先后獲得“中國工業大獎”,公司專業化管理水平和數智化建設走在行業前列。
這十年,是錨定目標推動綠色發展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緊盯“雙碳”目標,堅持“零碳轉型”戰略,踐行環境保護措施,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同步、礦區發展與區域發展同步,加速推進“智能生態”體系建設,73%以上煤礦建成“綠色礦山”。上線運行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時空大數據平臺,創建“小保當-曹家灘”“紅檸張”兩個國家級生態修復產業示范園,相繼建成礦山遺址公園、生態旅游礦區、智慧休閑農場、最美綠色礦山等,紅柳林礦“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特等獎,人與自然實現和諧共生,遍地開花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這十年,是和諧發展彰顯社會責任的十年。十年來,陜西煤業造福員工、奉獻社會,積極構建和諧陜煤。創建煤礦職工體面工作環境,現代化公寓配套齊全,智慧辦公便捷高效,智慧園區、智能餐廳、智能圖書館、智能健身中心等生活設施條件優良,員工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建立了豐富多元幫扶產業,有效帶動脫貧農民持續增收,鞏固了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描繪了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樹立了公司和諧發展的良好社會責任形象。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踏著新時代的旋律,陜西煤業錨定陜煤集團“十四五”“18765”發展目標,圍繞“打造三個標桿,營造一個氛圍”工作主線,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管理質效,堅定爭創世界一流專業領軍企業,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陜西煤業將以奮進者的姿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更加優異的業績回饋全體股東及廣大投資者。